成語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中的精粹之一。 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使用、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,簡潔精辟,多由四字組成,如“有聲有色”;也有三字或四字以上的,如“桃李滿天下”、“有志者事竟成”等,反映、表現出繽紛多彩的人文世界,人們從中可以了解到天文、地理、歷史、文學、藝術、道德倫理等諸多方面,其中蘊涵著民族文化各類思想和行為的趨向和準則,是漢民族文化心態的生動、可感的寫照。成語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 一是神話故事,如開天辟地、精衛填海、夸父逐日、八仙過海、天衣無縫、點石成金等。 二是寓言故事,如刻舟求劍、守株待兔、拔苗助長、濫竽充數、亡羊補牢等。 三是歷史典故,其中有古書上的成句,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詞組,還有融入外來文化而出現的以及來自人民口里常說的習用語。 四是文人作品,如世外桃源、乘風破浪、老驥伏櫪、水落石出等。成語數量龐大,形式完整,內容精練, 本文擬從成語與民族文化之間關系的角度,即把語言現象與文化現象結合起來,探討成語的文化內涵。 成語對民族文化的展示 成語準確而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對人生看法、社會認識等許多富有哲理性的思想,如做人要“安貧樂道”、“明辨是非”、“正氣凜然”、“滿招損,謙受益”等。人們在生活中的不同形態也得到體現,如“溫良恭儉讓”,就表現出人們在生活中要做到溫和、善良、恭敬、節儉,謙遜。成語故事是歷史的一部份,每一個成語的背后幾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,經過歷史的積淀,千萬人的口口相傳,每一句成語又是那么深刻雋永、言簡意賅,使人了解歷史、通達事理。如俞伯牙、鐘子期的“高山流水”、張良的“運籌帷幄”、諸葛亮的“鞠躬盡瘁”、祖逖的“聞雞起舞”、王羲之的“入木三分”、富弼的“德高望重”、岳飛的“精忠報國”。傳統文化非常重視教育,“師道尊嚴”、“尊師重道”是人們非常看重的道德觀念和倫理準則。成語“師道尊嚴”出自《禮記?學記》:“凡學之道,嚴師為難。師嚴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學”;“尊師重道”出自《后漢書?孔僖傳》:“臣聞明王圣主,莫不尊師貴道”。古人把尊師的概念和尊道聯系在一起,古人認為道是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理,實踐道是實現最高的人生價值,指出為師之道尊貴、莊嚴。倡導維護師道尊嚴,老師受到尊敬,學生才能看出道的崇高,老師所傳授的道理、知識、技能才能得到尊重。 如“程門立雪”的故事家喻戶曉,是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,它出自《宋史?楊時傳》:楊時和游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,程頤正瞑目而坐,閉目養神,楊時、游酢二人就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恭敬地站著。程頤醒來,門外已雪深一尺。這個成語后來用來形容尊敬老師,虔誠求道。成語對文化藝術的反映 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必然產生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,文學、書法、繪畫、音樂、舞蹈等都是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份,這些藝術內容也必然反映到成語當中去,如反映文學的“文以載道”,書法的“飄若浮云,矯若驚龍”,繪畫的“妙手丹青”、“吳帶當風”。再例如音樂:古代的音樂文化相當發達且有特色,將一些反映音樂的成語串聯起來,就會顯現音樂文化的內容。 從“絲竹管弦”、“金石弦絲”、“鐘鼓齊鳴”等成語中,人們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樂器;“黃鐘大呂”、“五音六律”等成語,記錄了古代特有的音樂理論“十二音律”和由此形成的宮調理論;“盡善盡美”、“余音繞梁”反映了古人對音樂境界的追求。其它藝術都可以從成語中比較系統、完整地了解它們的基本面貌和由此生發出來的價值觀。成語中出現的山水、植物、動物、器物,每一種形像都包含有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觀。成語描繪出“繁花似錦”、“綠草如茵”、“山明水秀”、“鳥語花香”等自然景觀;描繪出“萬象更新”、“欣欣向榮”等活潑、充滿生機的氣象;松柏、梅、蓮等以其特有的品性還往往被賦予某種象征意義,如“歲寒知松柏”,梅“傲雪凌霜”,蓮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山水在成語中不僅是具有普通的地理意義,也被賦予象征內涵,如泰山在中國人心目中,是高大、莊重、神圣的象征,它是五岳之首,五岳之尊,成語有“安(穩)如泰山”,比喻像泰山一樣穩固,不可動搖;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,比喻登高望遠,眼界開闊;“泰山不讓土壤”,指泰山不拒絕細小的土石,故能成其大,比喻人包容的胸襟;“泰山北斗”,比喻因德高望重而為眾人所敬仰的人。在華夏文明史上,古人通過鑄鼎等這些具有原始象征意義的金玉器物來敬天敬神,尊崇有德,昭示上天賜福于有德之人,金玉文化無處不見。著名的成語有“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”,莊子說:“真者,精誠之至也,不精不誠,不能動人”,謂人的誠心所到,能感動天地,使金石為之開裂。玉文化則將古人對理想道德崇高境界之追求,比附于玉之堅潔精美,中國自古以來就有“君子比德于玉”的傳統,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。與玉有關的成語有“如圭如璋”,《詩經》云:“有匪君子,如金如錫,如圭如璋”,圭、璋是古代非常貴重的玉制禮器,像圭和璋一樣,比喻君子純清美好的本質;“冰清玉潔”,出自司馬遷《與摯伯陵書》:“伏唯伯陵材能絕人,高尚其志,以善厥身,冰清玉潔,不以細行”,形容人品像冰那樣清澈透明,像玉那樣潔白無瑕,操行清白,品格高潔。中國成語文化內涵博大精深,集中、典型地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征,它凝聚了幾千年中國人文發展的演變歷程,將傳統道德理念根植人心。啟迪和鼓舞人們:敬天知命,追隨大道,有“俯仰無愧”的坦白胸襟和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的高尚品德
免責聲明
1、部分圖文信息來源于互聯網、微信公眾號,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,弘揚傳統文化。
2、信息內容僅供學習、參考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不對信息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做任何保證。
3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及其他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刪除。
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